2025年7月7日上午,新疆职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书记杨柯一行赴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就涉外法治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调研座谈。调研座谈会在雁塔校区进行,西北政法大学“丝绸之路”区域合作与发展法律研究院副院长吕江教授主持。国际法学院副院长张光教授、国际法教研室主任王泽林教授、冯冬冬博士及部分研究生参加座谈。 国际法学院副院长张光教授对新疆职业大学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杨柯书记介绍了新疆职业大学基本情况及此次调研活动目的。座谈会上,双方就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法学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及科研合作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会后,新疆职业大学代表还参观了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研究中心、涉外法治研究中心及中国-中亚法律查明研究中心,进一步了解了我校在涉外法治领域的科研实力与资源优势。 此次座谈会的成功举行,为两校相关院系之间深化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双方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交流,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
一、 学术活动 5月22日,2025航空航天产业仲裁大会在陕西西安成功举办。作为国内首次覆盖航天、航空与低空全空域争议解决的重要研讨论坛,此次大会开启了航空航天产业法治建设的全新篇章,兼具历史突破性与时代前瞻性。大会得到了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管理委员会、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管理委员会、中国低空经济法治研究院、中国民航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以及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省(区)律师协会、西安、郑州市律师协会等机构的协办支持。中国社会科学报、法治日报、中国民航报等权威媒体进行报道,全方位提升了航空航天产业争议解决的社会关注度。 二、人才培养 王瀚教授等到访贸仲丝绸之路仲裁中心 1月6日,中国低空经济法治研究院院长王瀚教授,国际法学院副院长张光教授,中国低空经济法治研究院执行院长张超汉教授,副院长刘静博士出席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丝绸之路仲裁中心举办的“航空航天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座谈会,会议在贸仲丝绸之路仲裁中心举办。 三、学术交流 1.张超汉教授一行赴陕西山利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调研走访 3月20日,中国低空经济法治研究院执行院长张超汉教授,带领研究团队前往陕西山利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就无人机产业发展状况、管控平台建设、低空飞行安全技术保障与标准制定等相关问题开展调研走访。山利科技公司董事长王文,总经理张勇敢,我校研究人员张丝路、刘静等参加调研座谈。 2.中国知识产权报采访我校中国低空经济法治究院首席专家张超汉教授 3月,中国知识产权报就低空经济的发展及其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采访了我校中国低空经济法治研究院执行院长张超汉教授。张教授在采访中强调,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快速发展离不开知识产权的有力支撑。 3.张超汉教授受邀参加陕西省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会举办的低空经济发展研讨会 4月25日,陕西省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会组织举办低空经济发展研讨会。会议邀请陕西经济联合会会长刘迎军、民航西北空管局原党委书记、局长谢林岩等领导专家出席,我校中国低空经济法治研究院执行院长张超汉教授受邀参会,共商低空经济发展举措。 4.王瀚教授应邀出席西南政法大学低空经济研究院成立仪式暨学术论坛 5月19日,低空经济发展与治理研究论坛暨西南政法大学低空经济研究院成立仪式在西南政法大学成功举行。成立仪式由西南政法大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李燕主持。重庆市委军民融合办、梁平区委、民航西南空管局、梁平区人民法院、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实务部门、高校及企业律所嘉宾应邀出席会议。我校中国低空经济法治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王瀚教授出席成立仪式并致辞。 5.王瀚教授应邀参加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航空法与低空经济专业部成立大会暨低空经济法律服务高质量发展研讨会 6月19日,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成功举办“航空法与低空经济法律专业部成立大会暨低空经济法律服务高质量发展研讨会”。西北政法大学中国低空经济法治研究院院长,国家智库研究基地西北政法大学涉外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首席专家王瀚教授,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綦琦副教授,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谢新明副教授等专家学者,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亿航智能、广东汇天航空航天科技等航空及低空经济龙头企业高管,以及律师同仁等近百人参加会议。 6.全国政协委员、原联合国国际民航组织秘书长柳芳博士来我校中国低空经济法治研究院调研座谈 5月23日,全国政协委员、原联合国国际民航组织秘书长柳芳博士来我校调研指导航空法人才培养和航空法研究工作。中华律师协会副会长、陕西省律师协会会长韩永安,中国民用航空局政策法规司三级调研员逄文姝陪同调研。中国低空经济法治研究院院长王瀚、执行院长张超汉,国际法学院副院长潘俊武、张光,中国低空经济法治研究院研究员师怡、周亚光、刘冰、时杜娟及国际法学院博、硕士研究生参加调研座谈活动。 7.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法律顾问王冀莲一行来我校中国低空经济法治研究院调研座谈 6月5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法律顾问王冀莲来我校中国低空经济法治研究院就航空航天法治人才培养和航空航天研究工作进行调研交流。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杜辉、杨文奕、高思成,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实验室李双博陪同调研。我校中国低空经济法治研究院院长王瀚教授、执行院长张超汉教授、副院长张望平副教授、刘静博士及国际法学院博士研究生贾乔、石文慧参加座谈。 三、学术研究 1.我校教师参加最高人民法院“一带一路”国际商事审判案例精要编写工作 5月26日,中国涉外商事海事审判网发布最高人民法院“一带一路”国际商事审判典型案例,从法律出版社出版的《最高人民法院“一带一路”国际商事审判案例精要》(中英文版)精选案例。《最高人民法院“一带一路”国际商事审判案例精要》(中英文版)由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与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联合编写,2024年9月已由法律出版社出版,全书收录44个典型案例,生动直观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成果与经验。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委员、我校涉外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首席专家、博士研究生导师王瀚教授和国际法学院副教授、陕西航空法治现代化协同创新中心周亚光副主任应邀担任该书编辑委员会专家,承担全书国际航空法案例评析的撰写工作。 2.我院张超汉教授、陈若楠博士研究生的学术论文《法治助力低空经济蓄势腾飞》发表于《民主与法制周刊》 3.我院张丝路博士的学术论文《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发展的法治保障》发表于《民主与法制周刊》
一、学术活动 1. 国际经济法教研室系列沙龙之“国际商事仲裁的证据规则” 2025年1月8日上午,国际经济法教研室举办了本学期最后一次学术沙龙活动。本次沙龙由白艳副教授、师怡副教授主讲,主题为“国际商事仲裁的证据规则”。各位老师就相关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大家充分认识到涉外仲裁工作的重要意义,应在教学与科研中强调涉外仲裁人才培养项目要求,着力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在跨境法律服务市场提供专业服务的涉外仲裁人才队伍。此次学术沙龙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展现了国经教研室全体教师深厚扎实的学术底蕴和不断创新的科研与实务能力。 2.中国人民大学杜焕芳教授做仲裁法修订专题讲座 3月19日“西北政法大学涉外法治研究中心专题报告会”在西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会议室顺利举办,会议主题是“仲裁法修订关注的重点问题”。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杜焕芳教授主讲,西北政法大学涉外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瀚教授主持,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丝绸之路仲裁中心蒋红梅副秘书长、西安仲裁委员会徐文新副主任、西北政法大学国际私法研究所所长孙尚鸿教授、西北政法大学航空法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周亚光副教授担任与谈人,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丝绸之路仲裁中心、陕西省律师协会代表,以及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张超汉教授、刘静博士、贾乔、石文慧等硕、博研究生参加会议。 3.我校顺利“国内与国际仲裁规则(第二期)”专题实务讲座 3月25日下午,由国际法学院主办的实务专题讲座“国内与国际仲裁规则”第二期在西北政法大学雁塔校区三号教学楼206教室举行。本次讲座特邀西安仲裁委员会研究中心主任、陕西自贸区仲裁院院长刘红作为主讲人,国际法学院副教授张望平担任主持人,2023级、2024级国际仲裁方向全体硕士研究生参与本次讲座。此次讲座为国际仲裁方向的的研究生们提供了宝贵的学术交流机会,不仅拓宽了同学们的专业视野,还增强了实践应用能力,对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法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4.国际经济法教研室系列沙龙— “商事仲裁裁决承认与执行中的公共政策适用及涉外仲裁人才培养路径创新” 3月27日上午,国际经济法教研室举办了本学期首次学术沙龙活动。本次沙龙由陈婉姝讲师主讲,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商事仲裁裁决承认与执行中的公共政策适用及涉外仲裁人才培养路径创新。教研室成员刘亚军、马海涛、师怡、刘学文、贺小丽、李捷音、华雨婷、李洁等多位老师参加了本次沙龙活动。陈婉姝讲师聚焦“商事仲裁裁决性质-司法审查-公共政策”三维关系,探讨商事仲裁裁决承认与执行中公共政策适用的范围、标准及程序,提出商事仲裁裁决承认与执行的审查困境并提出中国应对方案;并就涉外仲裁人才培养的定位、现状进行梳理,通过比较分析方法,探讨中国涉外仲裁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完善路径。 5.中国政法大学霍政欣教授做“追索海外流失文物的法律问题”专题讲座 4月17日 “西北政法大学涉外法治研究中心专题报告会”在西北政法大学雁塔校区三号教学楼102会议室顺利举办,会议主题是“海外流失文物为何追?怎么追?——追索海外流失文物的法律问题”。会议由中国政法大学霍政欣教授主讲,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刘亚军院长主持,西北政法大学涉外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瀚教授致辞,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地区代表处法律顾问刘欣燕博士,西北大学法学院王秀梅教授,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孙尚鸿教授、刘萍教授、张望平副教授、张丝路老师担任与谈人,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刘静博士及硕、博研究生参加会议。 6.国家智库研究基地西北政法大学涉外法治研究中心专题报告会:海外投资并购法律风险管控实务 国家智库研究基地西北政法大学涉外法治研究中心专题报告会于4月26日上午9:00-11:00在西北政法大学雁塔校区三号教学楼3606教室举行,此次报告会由曹海洋主讲,我院吕江教授主持,我院教授孙尚鸿、刘萍、张望平参会。 7.著名国际法专家、原WTO上诉争议解决机构主席张月姣教授来我校做学术讲座 5月23日晚,“西北政法大学涉外法治研究中心专题报告会”在西北政法大学雁塔校区三号教学楼102教室顺利举办,会议主题是“国际争端解决沿革与展望”。会议由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委员、原商务部条约法律司司长、WTO上诉争议解决机构主席、清华大学国际争端解决研究院院长张月姣教授主讲,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院长潘俊武教授主持,西北政法大学涉外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瀚教授、西北大学王秀梅教授、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院长张光教授、刘萍教授、王泽林教授、刘静博士以及四十余位博、硕士研究生参加讲座。 会议开始由潘俊武教授对与会人员进行介绍,并对张月姣教授的莅临指导表示感谢。 8.香港大学法律学院赵云教授做“海牙国际私法会议及其公约”学术讲座 2025年5月24日,香港大学法律学院郑家纯基金国际法教授兼副院长、海牙国际私法会议亚太区域办事处代表赵云教授来我校做“海牙国际私法会议及其公约”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我校涉外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超汉教授主持,国际法学院刘萍教授、王林叶博士担任与谈人。国际法学院硕博研究生以及涉外法治人才创新基地班的学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9.杨泽伟教授、徐泉教授学术报告会成功举办 5月28日,西北政法大学涉外法治研究中心学术报告会在我校雁塔校区三教102会议室举行,武汉大学国际法治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杨泽伟教授和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徐泉教授分别做专题讲座,西北政法大学涉外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博士生导师王瀚教授担任主持人,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张超汉教授、吕江教授、王泽林教授、张光耀博士、王阳博士及硕、博士研究生参与会议。 10.涉外法治研究中心举办“国际调解在解决国际争端实践中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专题学术沙龙 2025年6月6日晚,西北政法大学涉外法治研究中心专题报告会“国际调解在解决国际争端实践中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在我校雁塔校区人权研究中心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委员、西安仲裁委员会(西安国际仲裁中心)委员、国家智库研究基地西北政法大学涉外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首席专家王瀚教授主持,西安仲裁委员会副主任、西安国际仲裁院院长徐文新,我校国际法学院副院长潘俊武教授、刘萍教授、吕江教授、王泽林教授、张超汉教授、周亚光副教授、张丝路博士、张光耀博士、刘静博士以及国际法学院博、硕士研究生共同参与。 二、人才培养 1.张超汉教授、吕江教授、陈婉姝博士获聘西北政法大学“长安学者”“长安青年学术骨干” 根据《西北政法大学“长安学者”“长安青年学者”特聘岗位设置与管理办法》《西北政法大学“长安青年学术骨干”选拔管理办法》规定,经个人申报,经单位推荐,校学术委员会2025年1月2日会议评议推荐,校长办公会2025年1月8日会议研究决定,我院张超汉教授、吕江教授获聘为“长安学者”特聘岗位人选,陈婉姝博士获聘为“长安青年学术骨干”人选。 2.西北政法大学召开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建设工作总结暨任务推进会 1月13日上午,西北政法大学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建设工作总结暨任务推进会在校务楼二楼会议室召开。此次推进会是对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建设工作的全面总结,更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明确规划和部署。西北政法大学将以基地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积极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需求。同时,学校也将加强与协同培养单位及其他法律实务部门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我国涉外法治领域输送更多高素质专业人才。 3.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与西北政法大学国际仲裁人才培养工作会议召开 2月10日“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与西北政法大学国际仲裁人才培养工作会议”在西北政法大学雁塔校区图书馆外文资料室召开。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丝绸之路仲裁中心副秘书长蒋红梅介绍了贸仲仲裁事业发展新成绩和航空航天领域办案业务情况,并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与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的合作,共同致力于国际仲裁人才培养。王瀚老师指出航空航天产业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产业,需进一步加强航空航天产业链法律服务供给、推进仲裁事业向航空航天领域拓展,为中国航空航天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并提出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与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丝绸之路仲裁中心具有稳定的合作关系,未来将完善并加强双方在国际仲裁人才的培养机制。 4.我校与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签约共建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基地 为推动与高校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面的深度合作,2月27日上午,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与西北政法大学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签约、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基地揭牌仪式在青岛市中央法务区举行,我校与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签署合作协议,共建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基地,依托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国际商事法庭,为协同培养涉外法治人才提供涉外司法实践支撑。 5.我院青年教师刘静博士入选《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青年编委 2025年3月,《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公布首届青年编委名单,我院青年教师刘静博士荣列榜单,聘期自2025年3月起至2027年3月止。为深化期刊高质量发展,构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于2024年底启动首届青年编委招募工作。经严格评选,全国共35位青年学者脱颖而出。此次我院教师的入选,标志着学院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水平获得业界认证。我们期待刘静博士通过组织前沿学术活动、推荐优质研究成果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我院在相关学科领域的显示度。 6.我校国际法学院举行2025年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会 2025年5月29日,我校国际法学院2025年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会在雁塔校区人权研究中心会议室正式举行。由王瀚教授指导的博士研究生贾乔、刘亚军教授指导的博士研究生张羽佳共同参加了答辩。武汉大学国际法治研究院首席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泽伟教授担任贾乔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徐泉教授担任张羽佳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西北政法大学吕江教授、张超汉教授、王泽林教授、孙尚鸿教授担任答辩委员,刘学文副教授担任答辩秘书。 7.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开展“四课联动”教学研讨会议,共促教学质量提升 2025年6月10日,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在可视化中心开展“四课联动”教学研讨会议。本次会议旨在通过看课、听课、评课、研课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强化教风学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本次会议由教学副院长潘俊武主持,教务处副处长何玉军、学院党委书记李立、学院科研副院长张光及各教研室主任、专任教师、教学秘书等教师代表参会。 三、学术交流 1.王瀚教授应邀为青岛中央法务区国际商事大讲堂做涉外法治讲座 2025年2月27日,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国际商事法庭举行“青岛中央法务区国际商事大讲堂”活动,我校国家智库研究基地涉外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首席专家、青岛大学特聘教授王瀚应邀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加快涉外法治建设的战略性和紧迫性》的专题讲座,分别就涉外法治的内涵、体系及其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地位、涉外法治与对外开放的交互影响和互动关系、新时代我国涉外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实践创新等问题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和讲解。 2.西安浐灞国际港管委会李新霞副主任一行来我院调研 3月6日,西安浐灞国际港党工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新霞一行来我院就“西安‘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建设”相关问题进行调研。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张荣刚,国际法学院副院长张光,涉外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超汉等参加调研座谈,调研座谈会由国际法学院党委书记李立主持。 3.王瀚教授参加贸仲丝绸之路仲裁中心涉外法律服务座谈会 3月19日,“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座谈会”在西北政法大学成功举办。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丝绸之路仲裁中心(简称“贸仲丝路中心”)副秘书长蒋红梅、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陈晓景、西北政法大学涉外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瀚教授等参加座谈并交流发言。王瀚教授指出,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商事争议机制多元化对高校法治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他表示,当下高校法学教育面临结构失衡与涉外教学资源不足的双重困境,为此,高校须立足战略定位,优化涉外法律课程集群,打造跨学科实践平台,构建涉外法治人才梯度培养模式。高校应联合国际商事法律服务机构等实务部门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共建案例研讨、模拟仲裁等实战化教学平台,将国际规则研究与实务操作深度嵌套,切实提升涉外法治人才的实践应用能力。 4.王泽林教授为新疆涉外法治人才专题研修班授课 3月23日,新疆自治区“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加强涉外法治建设 服务新疆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专题研修班在喀什大学开班。此次专题研修班由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党委政法委、自治区党委依法治疆办、新疆法学会主办,喀什大学协办,旨在帮助涉外法治人才提高理论和实务能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涉外法治人才队伍。 5.王泽林教授参加极地知识进校园陕西站活动 4月1至3日,2025年极地知识进校园活动走进陕西,分别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铜川市照金北梁红军小学和宝鸡市眉县职业教育中心举办了以“认识极地、保护极地、利用极地——探索自然奥秘、勇攀科学高峰”为主题的科普讲座、连线南极、现场互动、赠送图书与船模等活动。王泽林教授在北梁红军小学和宝鸡市眉县职业教育中心从中国的航海发展角度出发,介绍北极的航道知识,同时王泽林教授被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和自然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聘请为极地知识进校园讲座专家。 6.王瀚教授为民航干部培训班做涉外法治讲座 4月15日中国民航东北局和西北局在我校举办法治专题干部培训班,来自民航东北局和西北局的近百位民航管理干部参加培训。副校长赵全宇出席开班仪式并致辞,国家智库研究基地涉外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首席专家王瀚教授应邀做《全面推进制度型对外开放与加快涉外法治建设的战略性和紧迫性》的专题讲座,分别就中国对外开放与涉外法治建设的历史经验、互动关系和交互影响,涉外法治对制度型对外开放的驱动和保障、当前我国涉外法治建设面临的形势与加快涉外法治研究的紧迫性和战略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阐释和讲解。 7.王瀚教授应邀出席并主持上海合作组织仲裁法律论坛主题演讲 4月25日,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简称“贸仲”)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在新疆乌鲁木齐共同举办上合组织仲裁法律论坛。我校国家智库研究基地涉外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首席专家、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委员、贸仲仲裁员王瀚教授应大会组委会特别邀请出席会议。大会开幕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艾尔肯·吐尼亚孜,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何忠友,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陈明国,自治区人民政府常务副主席朱立凡等领导会见出席论坛的中外嘉宾。 8.王瀚教授应邀在西安国际商事仲裁实务与热点研讨会做主旨演讲 5月27日,由西安仲裁委员会与香港国际仲裁中心联合主办的“国际商事仲裁实务与热点”研讨会在西安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会议由西安仲裁委员会秘书长王育龙主持,西安仲裁委员会副主任兼监督委员会主任崔景文、香港国际仲裁中心秘书长刘煦婷致开幕辞。我校国家智库研究基地执行主任、首席专家王瀚教授,国际法学院院长刘亚军教授出席研讨会。王瀚教授发表了“国际商事仲裁发展的未来趋势——人工智能与数字技术在仲裁程序中的应用与前景”的主题演讲,就“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在国际仲裁程序运用的政策导向”、“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在仲裁程序中运用的场景—仲裁网络体系的运行”和“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在仲裁程序中运用的趋势与风险控制”三个问题进行深入阐释。 9.张超汉教授参与录制的《新时代课堂》节目在“学习强国”等平台播出 4月23日下午,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刘驰教授,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马成教授,涉外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超汉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助理赵琳博士应邀参与录制的《新时代课堂》访谈节目正式上线。 10.我院教师受邀参与中国国际法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及联合国成立80周年与国际法研讨会 4月25日至27日,中国国际法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及联合国成立80周年与国际法研讨会在大连隆重举行。本届年会以“加强涉外法治建设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国际法的地位和作用”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1200余名专家学者、实务工作者及学生参与。我校国际法学院副院长潘俊武教授,中国低空经济法治研究院副院长、涉外法治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刘静,张丝路博士受邀参与会议研讨,展现了我院在国际法领域的学术影响力。 11.王瀚教授受邀出席上海政法学院“一安”讲坛 2025年5月15日上午,人工智能法学院“一安”讲坛第5讲在求实楼513会议室举办。西北政法大学原副校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瀚受邀担任主讲嘉宾,主题为《国际民商事争议解决实践的新动向与涉外法律服务业发展的新机遇》。本次讲座由上海政法学院人工智能法学院、国际法学院,上海市法学会海洋法治研究会、上海市法学会人工智能法治研究会及上海市法学会“一带一路”法律研究会联合主办。人工智能法学院院长杨华教授主持讲座,国际法学院副院长吴永辉教授与谈,学校近百名师生现场聆听讲座。 12.王瀚教授为鄂尔多斯市涉外法律服务人才暨律所合伙人职业能力提升培训班授课 5月17日,由鄂尔多斯市司法局、鄂尔多斯市律师协会联合主办的“鄂尔多斯市涉外法律服务人才暨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职业能力提升培训班”,在鄂尔多斯生态学院实训交流中心正式开班。西北政法大学原副校长、国家智库基地西北政法大学涉外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博士生导师王瀚教授受邀参加。本次培训聚焦涉外法治、律所管理及党建引领等核心议题,全市涉外法律人才、律所管理者及行业代表共190余人参加。 13.王瀚教授为青岛大学做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加快涉外法治建设的战略性和紧迫性”为题的辅导报告 6月12日上午,青岛大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与法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办公楼第一会议室举行联组学习会。学习会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扎实推进依法治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采用专题辅导报告和联组学习研讨相结合的形式展开。青岛大学校党委书记胡金焱主持会议并讲话。国家智库基地西北政法大学涉外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青岛大学特聘教授王瀚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加快涉外法治建设的战略性和紧迫性”为题作辅导报告。 14.王瀚教授应邀参加“涉外法律服务中欧班列专题沙龙” 6月16日,“涉外法律服务中欧班列专题沙龙”在西安“三个中心”办公室成功举办。西安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北京市炜衡(西安)律师事务所主任王小涛担任沙龙主持人。我校国家智库研究基地西北政法大学涉外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王瀚教授应邀参加。王瀚教授强调,中欧班列承载着我国产业升级与国际化的战略使命,其高效稳定的物流通道直接拉动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的海外销售,推动中国制造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从长远看,中欧班列更是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提升国际话语权的重要载体,对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其重要性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性资源,对我国在复杂国际环境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意义深远。 15.我校国际法学院教授潘俊武接受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采访 近日,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潘俊武在接受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采访时,针对菲律宾“马德雷山”号退役船非法滞留仁爱礁这一备受国际关注的问题发表了深刻见解。潘俊武教授明确指出:“菲律宾的意图非常明确,即企图以非法侵占作为手段,以此船作为外在表现形式来主张其所谓的领土主权。”中国始终坚定维护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在外交层面,中方多次严正交涉,要求菲律宾履行承诺,拖走非法坐滩军舰;在行动上,中国海警依法在南海海域开展维权执法活动,对菲律宾的非法运补等挑衅行为进行有效管控。同时,中国也积极与东盟国家沟通,推动《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落实,倡导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端。 16.王瀚教授应邀参加广东省西北政法大学校友会、知恒(广州)律师事务所联合举办的专题讲座 6月18日下午,广东省西北政法大学校友会联合知恒(广州)律师事务所在知恒广州大会议室举办专题讲座。西北政法大学原副校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低空经济法治研究院院长,国家智库研究基地西北政法大学涉外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瀚教授围绕《加快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与涉外法律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性与紧迫性》主题作分享。王瀚指出,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涉外法律事务日益复杂多元,对涉外法律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我国涉外法律人才培养虽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面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需求,仍需在培养体系优化、人才储备扩充等方面持续发力。 四、学术研究 1.王泽林教授被聘为南北极考察活动行政许可评审专家 2月14日,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正式聘任我院王泽林教授为南极、北极考察活动行政许可评审专家,聘期自2025年2月起至2028年2月止。此项任命标志着我院在极地法律与政策研究领域的学术影响力获得国家主管部门高度认可。王泽林教授此次受聘将深度参与极地考察项目的合规性审查工作,为提升我国极地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构建科学规范的极地活动管理体系提供专业支撑。此项工作对维护我国在国际极地事务中的合法权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国际法学院举办2025年国家级项目申报论证交流会 3月17日上午,国际法学院在长安校区格物楼国际法学院会议室举办2025年国家级项目申报论证交流会。国际法学院邀请科研项目申报经验丰富的吕江教授、王泽林教授、科研处副处长尚海洋教授以及2024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获得者蒋围博士作为项目论证专家,就本年度学院教师国家项目申报进行论证交流。会议由国际法学院副院长张光教授主持。通过此次论证交流会,各位申报教师表示将加紧修改完善项目申报书,争取立项。学院也借此契机持续为教师提供更多科研支持与服务,推动学院科研工作迈向新高度。 3.我院三位师生获评“中国国际私法优秀学术成果奖” 3月10日,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公布2024年度“中国国际私法优秀学术成果奖”“费宗祎青年国际私法学者优秀科研成果奖”获奖名单。我院张超汉教授的研究报告《******民用无人飞艇的***及我国的应对措施》、张丝路博士的专著《陆空联运合同国际私法问题研究》荣获中国国际私法优秀学术成果二等奖;博士研究生贾乔的论文《中国涉外法治的发展历程、重大贡献与实践进路》荣获费宗祎青年国际私法学者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4.我校教师参加最高人民法院“一带一路”国际商事审判案例精要编写工作 2025年5月26日,中国涉外商事海事审判网发布最高人民法院“一带一路”国际商事审判典型案例,从法律出版社出版的《最高人民法院“一带一路”国际商事审判案例精要》(中英文版)精选案例,在线公开发布案例评析全文,为涉外司法审判和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提供司法审判实务指导。《最高人民法院“一带一路”国际商事审判案例精要》(中英文版)由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与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联合编写,2024年9月已由法律出版社出版,全书收录44个典型案例,涵盖案情、裁判要旨及专家点评,生动直观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成果与经验。
2025年7月3日下午,西北政法大学首届研究生“优秀导学团队”“优秀导师”评选暨颁奖典礼在雁塔校区人权报告厅隆重举行。此次活动由校党委委员、研工部部长宋白主持,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出席并致辞,副校长马朝琦、常安一同出席颁奖典礼。经过激烈角逐,王瀚教授导学团队(核心成员为刘亚军教授、潘俊武教授、张光教授、张超汉教授、王泽林教授、吕江教授、刘学文副教授)荣获首届研究生“优秀导学团队”卓越奖。张超汉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对学生全方位的指导和关怀,荣获首届研究生“优秀导师”荣誉称号。 王瀚教授导学团队学养深厚,覆盖国际法学主要研究领域,为研究生筑牢学术根基。团队在“协同育人、兼爱指导”理念的指领下,团队管理高效、氛围积极,教学科研齐头并进,全方位助力学生成长。此次获奖是对优秀团队与导师的肯定,更是对全体教育工作者的鼓舞,将推动研究生培养提质升级,为学院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添新活力。学院也将发挥榜样力量,优化育人生态,为打造涉外法治人才方阵,推动国际法学科建设与国家法治进程,书写更为绚丽的篇章。
6月28日,由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主办,北京大学法学院、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北京大学法律人工智能实验室、北京大学法律与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承办的首届“中国科技法治纵横谈”论坛在北京大学隆重举行。司法部、科技部等有关部门负责人、法学界、人工智能等科技产业界代表、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新华网等有关媒体、核心期刊编辑出席会议。我院青年教师刘静博士受邀参加论坛,其撰写的论文《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下人工智能主权范式革新与中国建构》荣获教师组三等奖,获得评审专家的高度认可。 该论坛共计收到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及科技法律治理各行业投稿文章428篇。该论坛通过高规格、跨领域的学术研讨,以顶级学术资源、跨界精英阵容、高密度前沿议题,集中呈现了我国科技法治研究的前沿成果与共识,显著提升了该领域学术对话的深度与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