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下午,由国际法学院主办的实务专题讲座“国内与国际仲裁规则”第二期在西北政法大学雁塔校区三号教学楼206教室举行。本次讲座特邀西安仲裁委员会研究中心主任、陕西自贸区仲裁院院长刘红作为主讲人,国际法学院副教授张望平担任主持人,2023级、2024级国际仲裁方向全体硕士研究生参与本次讲座。 刘红围绕“商事仲裁概述”“常设仲裁机构与临时仲裁”“仲裁规则的分类”“仲裁规则的适用”四大主题展开,为与会者搭建起了仲裁规则的系统理论框架。详细阐述了国内仲裁与国际仲裁的界定、商事仲裁的独特优势、中国仲裁国际化进程中的成果与挑战等内容,并重点分析了仲裁规则的开放性特征。同时,刘红结合具体仲裁机构设置及管理原则、仲裁协议、管辖权、程序开启、仲裁庭组建、审理流程、裁决等关键环节,分析仲裁规则如何全方位指导仲裁实践,以达到保障仲裁程序公正、高效进行的目的。在案例研习环节中,同学们针对仲裁启动阶段信息披露问题、仲裁条款中仲裁庭组成方式变更影响、仲裁机构与临时仲裁员指定及程序管理争议、合同争议解决条款效力与执行等实务问题各抒己见,极大深化了其对仲裁规则的理解与运用。 张望平表示此次讲座为国际仲裁方向的的研究生们提供了宝贵的学术交流机会,不仅拓宽了他们的专业视野,还增强了实践应用能力,对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法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涉外法治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切实提高喀什市各级干部法治意识,强化法治观念,2025年3月24日,喀什市法学会举办2025年喀什市“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专题报告活动。 我院王泽林教授受邀做题为《发挥涉外法治优势,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谱写新疆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专题法治宣讲报告。王泽林教授在报告中深刻阐释了涉外法治的概念、涉外法治的内容和我国涉外法治工作取得的成就、涉外法治对于喀什市发展的战略价值等。 此次报告会是喀什市法学会推动法治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喀什地区法学会相关领导出席活动,全市政法系统干警、相关部门业务骨干、部分法律工作者等240余人参加活动。
2025年3月23日,新疆自治区“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加强涉外法治建设 服务新疆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专题研修班在喀什大学开班。 此次专题研修班由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党委政法委、自治区党委依法治疆办、新疆法学会主办,喀什大学协办,旨在帮助涉外法治人才提高理论和实务能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涉外法治人才队伍。 中国海洋法学会副会长、西北政法大学王泽林教授受邀担任主讲,从涉外法治的内涵外延、发展动因到新疆涉外法治实践现状进行深度解析,为学员构建起理论联系实际的认知框架,并为新疆的高质量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2025年3月23日,新疆自治区“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加强涉外法治建设 服务新疆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专题研修班在喀什大学开班。我校涉外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超汉教授受邀为研修班授课。 张超汉教授以“涉外法治建设与国际民商事争议的解决”为题做专题辅导,从中国涉外法治建设的背景、涉外法治概念的产生、内涵与外延到国际民商事案件的识别、管辖权的确定、法律适用、判决的承认与执行等问题,结合案例详细讲解了国际民商事争议解决的基本逻辑与具体理论,为学员们缕清和明晰了涉外案件解决的四步逻辑框架,并针对新疆涉外法律服务业的提升提出了相关建议。 此次专题研修班由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党委政法委、自治区党委依法治疆办、新疆法学会主办,喀什大学协办,旨在帮助涉外法治人才提高理论和实务能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涉外法治人才队伍。
3月19日,“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座谈会”在西北政法大学成功举办。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丝绸之路仲裁中心(简称“贸仲丝路中心”)副秘书长蒋红梅、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陈晓景、西北政法大学涉外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瀚教授等参加座谈并交流发言。 蒋红梅副秘书长介绍了贸仲及贸仲丝路中心的最新办案情况、国际化仲裁服务优势以及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面的工作,她表示,贸仲是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身体力行者,近些年积极与国内外高校开展广泛合作并建立深度联系,通过举办“仲裁进校园”系列讲座、提供实务指导等方式推动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她期待能与西北政法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深入合作,以实践为导向内外并举,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与仲裁机构协同培养机制的构建,为涉外法治建设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陈晓景副校长介绍了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她指出,学校立足"一带一路"倡议与河南自贸区建设需求,构建了学科交叉与实务嵌入相结合的特色培养体系,通过整合国际法前沿课程与本土实践资源,与郑州国际陆港、郑州自贸区法院等实务部门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形成了学术研究与法律服务互促共进的发展格局。她期待未来能依托贸仲的国际化品牌优势,打造具有中原特色的国际化法律人才培养范式,为自贸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注入专业化力量。 王瀚教授指出,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商事争议机制多元化对高校法治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他表示,当下高校法学教育面临结构失衡与涉外教学资源不足的双重困境,为此,高校须立足战略定位,优化涉外法律课程集群,打造跨学科实践平台,构建涉外法治人才梯度培养模式。高校应联合国际商事法律服务机构等实务部门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共建案例研讨、模拟仲裁等实战化教学平台,将国际规则研究与实务操作深度嵌套,切实提升涉外法治人才的实践应用能力。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部副部长张福刚、法学部副部长陈璐、法学院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主任王国锋、西北政法大学涉外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超汉、刘静博士等出席座谈,并就课程设置、学科建设与地域特色相结合、涉外法治师资队伍建设、航空法治领域研究成果等主题展开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