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政法大学王瀚教授领导的国际法教师团队,是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专业队伍。团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党的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成为西部乃至全国涉外法治教育与研究的重要力量。 01强化思想引领 铸就高尚师德师风 王瀚教授深耕法学教育三十七载,始终将思想政治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置于首位。他个人荣获"陕西省劳动模范""陕西省师德标兵"等多项荣誉称号,为团队树立了榜样。团队成员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五年来,团队成员荣获各类师德及教学荣誉十余项,形成了争当"四有"好老师的良好氛围。整个团队严守法律法规与职业规范,师德考核全员合格,未出现任何失范行为。 0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一流课程体系 团队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一带一路"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面成效卓著。团队成功获批教育部"国家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取得了法律硕士(涉外律师)、国际仲裁硕士及法律博士的培养资格。 课程建设成果丰硕。《国际私法学》与《国际经济法学》同时被认定为教育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际贸易法》获评"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国际投资法》为"陕西省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团队教学研究成果获陕西省政府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 团队积极探索"法律+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与西安外国语大学开展合作办学;获批两项国家级海外人才培养项目,已选派30余名学生赴欧美深造;指导学生竞赛成绩突出,多次在国内外顶级赛事中斩获佳绩。 03构建科研平台 产出学术成果 团队依托四大核心科研平台开展有组织科研: 1.国家级涉外法治研究培育基地,聚焦涉外立法、"一带一路"法治保障等领域; 2.中国-中亚法律查明研究中心,服务国家对外交往和中亚战略; 3.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评估获"优秀"; 4.陕西省协同创新中心,在航空法研究方面全国领先。 王瀚教授的专著填补国内航空法研究空白,荣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团队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项,多次获得教育部、司法部等省部级科研奖励。 04获得社会认可 形成人才高地 团队贡献获得各级单位高度认可。王瀚教授担任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是陕西省"三秦学者"特聘教授。团队成员入选各类人才计划,担任国家级学会重要职务,显示出强大的学术辐射力。 05服务国家战略 贡献"一带一路" 团队将学术研究成果应用于国家涉外法治实践,服务外交大局。王瀚教授在全国宣讲习近平法治思想超50场;深度参与多项重要立法论证工作;为全国法官做专题培训;牵头为外贸企业提供风险排查与合规培训。 团队成员参与重要国际公约论证和法理斗争报告撰写;为国家部委和企事业单位提供智库支持;研究成果多次得到外交部等部门专函感谢。团队还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律人才授课,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 王瀚教授领导的国际法团队是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优秀典范,成功探索出了一条在西部地区培养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有效路径,其建设经验与成果具有重要的示范和推广价值。 〖原文转自〗:陕西教育新闻网·陕西教育客户端;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中心·天平工作室
2025年9月12日晚,国际法学院2025级研究生导师见面暨入学教育会在雁塔校区3J11教室举行。陕西省“三秦学者”特聘教授、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科带头人、西北政法大学涉外法治研究中心(国家级)执行主任暨首席专家、丝绸之路区域合作与发展法律研究院、国际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王瀚教授,国际法学院院长刘亚军教授等研究生导师、2025级全体研究生及在校研究生代表共100余人参会。会议由国际法学院副院长潘俊武教授主持。 见面会伊始,潘俊武副院长对各位同学选择在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深造表示热烈欢迎,并对我院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当前改革和创新趋势、科研平台和教师团队进行了着重介绍。 致辞环节,刘亚军院长期望各位同学珍惜学习机会,准确把握新时代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要求,同时对所有新生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明确个人目标,尽早制定规划;二是要踏实落实学习规划,全面提升自我;三是要保持积极心态,磨炼意志品质。 在导师及学生代表发言环节,硕士生导师张丝路博士建议同学们加强师生沟通、协调科研学习与日常生活,同时积极参与国际交流项目,拓宽国际法学研究视野。2023级硕士研究生刘萤萤分享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生活感悟;2025级硕士研究生王一萌、博士生李佳睿则表达对未来的期待,承诺将尽快实现从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索的思维转变,扎根中国法治实践,成长为以国家之急为急、以国家之需为要、以民族伟业为任,传承西法大艰苦奋斗精神的涉外法治人才。 最后,王瀚教授作新生入学教育专题报告会。他剖析了我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战略意义,强调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下,构建高水平涉外法治人才队伍是国家开放与法治建设的迫切需求,鼓励新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相连,立足实际明确定位,刻苦治学,成长为懂国际规则、善涉外实务、有全球视野与家国情怀的高层次法治人才,为涉外法治建设贡献力量。 本次国际法学院研究生导师见面会,既是一堂生动的入学教育课,也是一次深刻的学术启航,有效增强了新生对学院整体氛围、师资力量与文化传统的认同,进一步提升了归属感和凝聚力。
2025年9月11日上午,国际经济法教研室举办了本学期第一次学术沙龙活动。本次沙龙主题为“仲裁法发展与教学方法研讨”,由李洁老师主讲。教研室成员刘亚军、白艳、马海涛、师怡、华雨婷、陈婉姝、冯冬冬等多位老师参加了本次沙龙活动。 李洁老师首先介绍了她在8月30日至31日参加北京大学法学院“全国法学教育师资研修班 “的整体感受和心得体会,进而与教研室老师分享了与会嘉宾的精彩发言。本年度师资研修班的主题是“仲裁法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与模拟审判”,讨论重点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仲裁法理论发展和实践困境,二是教学方法展示和有关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讨论。国际经济法教研室的各位老师也在本次沙龙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在仲裁法方面,各位老师对新修订的《仲裁法》、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以及国际仲裁人才培养短板等问题各抒己见、热烈讨论。在教学方法议题上,教研室老师深入考察和评估了在模拟法庭竞赛、选修课设计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等方面的成果和创新。 通过本周学术沙龙,国际经济法教研室的各位老师不仅跟进了仲裁法理论发展的最新趋势,还关注到了教学方式的完善和更新。教研室将继续推进课程建设,以不断加强日常教学效果落实贯彻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责任与目标。
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为传承尊师重教优良传统,向为学院发展倾注心血的老教师致以崇高敬意与节日祝福,国际法学院开展教师节专项慰问活动,先后走访慰问了学院学科带头人、二级教授王瀚老师,以及徐乃斌、王秀英、周景安三位退休教师代表,为他们送去学院的关怀与温暖。 在王瀚教授家中,学院领导班子与王瀚教授促膝长谈,详细询问其近期工作、生活及身体状况。作为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科的奠基人之一,王瀚教授长期深耕国际私法、国际商事仲裁等领域,不仅牵头推动学院国际法学科成为省级重点学科,更培养了一大批活跃在学界、实务界的优秀人才。慰问中,学院领导向王瀚教授汇报了近年来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新进展,并恳请他继续发挥 “传帮带” 作用,为学科发展建言献策。王瀚教授对学院的关怀表示感谢,同时勉励学院青年教师要坚守学术初心,深耕专业领域,为我国涉外法治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此外,学院领导班子先后走访了徐乃斌、王秀英、周景安三位退休教师代表。每到一户,领导们都仔细询问老教师的晚年生活、健康状况,耐心倾听他们对学院工作的回忆与建议,并向他们介绍了学院近年来在教学改革、科研创新、学生就业等方面的成果。老教师们虽已退休,但始终心系学院发展,在交谈中纷纷表示,看到学院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到十分欣慰,未来也将继续关注学院发展,为学院建设发挥余热。学院领导表示,老教师是学院发展的 “宝贵财富”,学院将始终铭记老教师们的付出,持续做好退休教师服务工作,让老教师们晚年生活更安心、更舒心。 此次教师节慰问走访活动,不仅让老教师们感受到了学院的关怀与温暖,更凝聚了学院发展的向心力。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传承弘扬尊师重教传统,在老教师的精神感召下,不断推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再上新台阶,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服务国家涉外法治战略作出更大贡献。
2025年9月8日,西安市司法局、贸仲丝绸之路仲裁中心、西北政法大学中国低空经济法治研究院赴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开展“法治护航临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活动。西安市司法局党组书记赵夏,西安市司法局“三个中心”办公室副主任董泓涛,贸仲丝绸之路仲裁中心副秘书长蒋红梅,陕西永嘉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胡馨予,我校中国低空经济法治研究院院长王瀚教授,执行院长张超汉教授,副院长张望平副教授、刘静博士以及博士研究生石文慧参与调研。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党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刘建峰及新城党政办、综合保税发展中心、机场保障中心主要负责同志,西咸新区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王利屯,西安咸阳机场海关副关长、党委委员刘文武参与座谈。 调研团队先后参观了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物流园区(西货运区)、陕西西咸空港综合保税区通关服务中心、鹭复航空科技亚太运营中心,并于空港国际商务中心会议室召开“法治护航临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刘建峰主持会议,发展经济部、政务服务中心、机场保障中心、党群工作中心及机场海关汇报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工作,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客货运航线、第五航权、航空货运,涉外法治工作以及货运通关便利化等工作的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赵夏对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建设工作表示肯定,认为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建设工作方面有很好的经验,同时希望进一步加强空港新城与涉外法治研究机构和服务机构的沟通交流,充分利用地区优势和产业优势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统筹工作。蒋红梅介绍了贸仲丝绸之路仲裁中心有关航空产业案件的受理、审理及执行情况,认为航空产业案件覆盖范围广泛,包含了买卖合同、租赁合同、金融服务合同、知识产权纠纷、建设工程合同及机场地面服务等多领域,希望能与空港新城加强沟通交流,为继续推动第五航权落地、完善空港示范区的营商环境建设贡献法治力量。王瀚介绍了中国航空产业、航空法治建设的情况,国家高度重视航空产业的建设和发展,将航空产业发展建设作为重要国家战略部署,致力于实现航空制造大国和航空运输服务强国建设;认为航空方面的风险预防、合同签订的合规、争议解决仍是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并希望与空港新城加强合作,共同推进西安区域航空运输枢纽、多式联运及涉外法律服务工作的建设问题。 (供稿人:石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