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进同学们对民法典的认识,培育法治信仰,提升法律素养,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人心,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积极组织开展了“法暖万家,筑梦有我”主题活动,本次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寒假空闲时间,根据当地防疫情况开展以“宣传法典精神,提升法律素养”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此期间,我院2018级4班母玖平与2019级3班马坤两位同学积极参与学习与宣传。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二位同学的脚步,了解他们对民法典的不同见解以及所进行的宣传工作。
母玖平———习民法,知人事
拿破仑曾说过:“我真正的光荣,并不是打了四十多场胜仗,滑铁卢一役让所有战绩一笔勾销,但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所忘记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民法典是整个人类的宝贵财富,汇聚了古往今来无数法学家、政治家、学者的智慧,区别于宪法的严肃、刑法的冷峻,它是一部充斥人性温暖、蕴含道德伦理的法律文件。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70多年以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国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
“民有所呼,法有所应”。在这部七编,84章,1260条的民法典中,处处彰显着对“人”的深层次关切,并且有着深刻的哲学思维和逻辑体系,民法典是民法知识和民法思维的理论性总结,是民法治理的科学体系。
马坤———民法之治,在于民
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民法之民,在于民间、百姓、人民,民法典是为民之立法,是一部纯粹的为了人民的法律,在民法典中,我能看到法律对民生的考量、对人民私权的保护,民法典充分贯彻了一众法学先驱们对民法性质的解释,包含了一直以来为各国法律所提倡的自然法理念。
民法典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自然法理念,它重视人的价值,积极推动人的价值的实现,它蕴含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法律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法治文化的结晶,在当代中国,乃至世界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通过本次《民法典》学习活动,我们对民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知道了民法所被赋予的含义以及其所保护调整的对象。而对于民法的实践运用,我们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希望会有更多人能够参与到这次学习活动中来,深入了解民法,培养独立健全的法律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