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进同学们对民法典的认识,培育法治信仰,提升法律素养,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人心,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积极组织开展了“法暖万家,筑梦有我”主题活动,本次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寒假空闲时间,根据当地防疫情况开展以“宣传法典精神,提升法律素养”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此期间,我院研究生党员,2019级杨希成同学与2019级崔亦鹏同学积极参与学习与宣传。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二位同学的脚步,了解他们对民法典的不同见解以及所进行的宣传工作。
杨希成——法以民为本,民以法为天
在一个法治国家,如果说宪法是限制公权力的铁锁链,民法就是保护私权利的金钟罩。人首先要活着,之后才会发展教育等权利。而民法典就是保障公民活着的最基本的法律。随着我国依法治国的进一步推进,我国已经步入了社会主义法治化的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法律层面有了更高的追求,法治观念和意识也进一步提高。
通过与身边的居民交流,杨希成同学发现民众对维护劳动者权利、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归属与划分、自己的人身权利受到侵害该如何维权等问题关注更密切,因此在与居民交流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法律知识切实深入的传播到人民群众的心中。
法治时代,信息时代,人民群众对法律知识的渴求,对普法者的信赖,对法治社会的信仰,既是我们进行普法宣传的动力,也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我们要让群众继续信仰法律,共同努力开创普法宣传的新局面,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出我们青年党员应有的贡献!
崔亦鹏——弘扬法治精神,服务科学发展
民法典实施得好,人民群众权益就会得到法律保障,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就会更加有序,社会就会更加和谐。而在涉外领域中,我国在有关法律的建设方面上也紧跟时代步伐,适应社会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对国际私法法典化的讨论、区域经济合作方面等等,而这些方面居民可能不太了解,因此崔亦鹏同学对这些方面进行了阐述和释明,让社区居民就我国涉外法律的发展进程有了更加全面和立体的认知。
《民法典》的颁布是回应人民群众之关切,更好地指导民商事活动的重要举措,也体现了我国立法技术的进步。在根据社会实际就相关规定进行解释的基础上,《民法典》也将更好地指导社会进行各种活动,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古语有言:“平出于公,公出于道。”法治之路,任重而道远。民法典的诞生,开启了中国法治新时代,是人类法治文明史上的精彩一跃。民法典的施行将更好地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必将为法治中国建设筑牢根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