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PROGRAM NAME

  1. 首页
  2. 学院新闻
  3. 学院动态
  4.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学院动态

我院与高等教育研究所、《法学教育研究》编辑部共同举办“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探索与实践”高端论坛

  • 来源:国际法学院
  • 发布者:国际法学院01
  • 浏览量:






12月11日,由西北政法大学主办,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和高等教育研究所、《法学教育研究》编辑部共同承办,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协办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探索与实践”高端论坛在我校成功举办。此次研讨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来自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上海政法学院等“立格联盟”院校,清华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湖南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厦门大学、云南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20余所高校以及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西安仲裁委员会等实务部门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杨宗科校长在致辞中表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是支撑国家涉外法治建设的基础。对于我们这样的一个经济大国、人口大国、文化大国来说,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需要增强运用国际法规则等手段来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进一步提升参与全球治理的话语权和主导性。作为西北地区法学教育、法学研究中心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西北政法大学强化使命担当,自觉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办学治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积极探索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新机制。一是坚持用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二是建强国际法学科,带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三是强化协同育人,培养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

论坛主旨发言环节由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研究中心主任王瀚教授主持。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中国政法大学黄进教授清华大学法学院王晨光教授分别做题为“加快建立国际法学科专业,着力培养涉外法治人才”、“新型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泛议”的主旨发言。黄进教授对创新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机制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建议:一是完善法学学科体系,构建国际法学的体系,将国际法学确立为法学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恢复国际法本科专业;二是优化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案;三是强化涉外法律实践教育;四是加强法治工作队伍的在职培训;五是法学院校在涉外法治人才方面,走差异化的发展道路,突出自己的特色。王晨光教授认为,国际法律人才的能力和素质包括多个方面:首先是坚定的政治信念、服务国家和民族的精神、以及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博大胸怀;其次是出色的外语和国际沟通能力;最后是高超的法治思维能力。

我院教师深度参与了本次论坛,与学界同仁充分交流,积极探索我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在论坛主题发言环节,国际法研究中心主任王瀚教授、国际法学院院长刘亚军教授分别做了题为“我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制度建构与协同培养路径”、“涉外律师研究生项目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思考”的主题发言。张光教授、刘学文副教授在分论坛中分别做了“论新时代我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与完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课程建设的体系与方法研究”的报告。潘俊武教授、王泽林副教授、张超汉副教授、王兆平博士担任分论坛评议人。

研讨会总结与闭幕式由高教研究所主任闫亚林研究员主持。我院王泽林副教授、《法学教育研究》副主编余涛副研究员、张超汉副教授分别总结了各个分论坛的研讨成果。刘亚军院长代表我院致辞。此次研讨会通过交流工作经验,探索创新方式,将为培养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助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