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PROGRAM NAME

  1. 首页
  2. 学生工作
  3. 学生活动
  4.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学生活动

“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典立规则明底线,法润人心筑和谐

  • 来源:国际法学院
  • 发布者:国际法学院01
  • 浏览量:

典立规则明底线,法润人心筑和谐

夏日骄阳下,同学们积极参与各类社会活动与社会实践,而在人际交往、消费维权、网络生活等场景中,潜在的法律风险不容忽视。部分商家利用合同漏洞侵害消费者权益,网络诈骗也常以兼职、网购等形式瞄准校园群体。为增强同学们的法治观念,提升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精心筹备并推出民法典宣传进网络活动,为青年学子筑起坚实的法律防护墙,助力他们在法治轨道上拥抱精彩生活。

合同纠纷防范篇:

擦亮双眼,依法维权

1.谨慎签订合同条款

在参与实习、兼职、租房等活动时,务必选择正规合作方,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特别是关于权利义务、违约责任、解除条件等核心内容,对模糊表述或不合理条款要及时提出质疑,必要时咨询专业法律人士。警惕霸王条款,切勿轻信口头承诺,所有约定都应落实到书面合同中,确保自身权益得到明确保障。

2.留存证据避免纠纷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注意保留与交易相关的各类证据,如聊天记录、转账凭证、交付单据等。这些证据在发生纠纷时,将成为维护自身权益的关键依据。例如,实习时若遭遇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完整的工作记录和薪资约定凭证将有助于通过法律途径讨回应得报酬。

3.熟知救济途径

提前了解发生合同纠纷后的解决方式,可优先尝试与对方协商和解;若协商不成,可向消费者协会、行业主管部门等第三方机构申请调解;必要时,依据合同约定通过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的法律规定捍卫自身合法权益。

网络生活规范篇:

文明上网,守法前行

1.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在网络社交、购物、求职等活动中,要高度重视个人信息保护。谨慎授权各类应用程序获取个人信息权限,避免在不可信的网站或平台上随意填写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人格权编明确规定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一旦发现个人信息被非法收集、使用,应及时采取措施制止侵权行为,并依法追究侵权者责任。

2.抵制网络侵权行为

自觉遵守网络空间秩序,不参与网络暴力、造谣传谣等侵权行为。同时,若自身遭遇网络诽谤、恶意诋毁等侵权行为,要及时固定侵权证据,如截图、录屏等,并通过平台投诉、报警等方式维护自身名誉权和隐私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侵权者需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等法律责任。

3.规范网络交易行为

参与网络购物、二手交易时,选择正规电商平台,仔细阅读商品描述和交易规则。对于低价陷阱”“虚假宣传要保持警惕,收货时及时查验商品质量。若遇到商品质量问题或交易欺诈,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商家退货退款、赔偿损失。

社交与侵权防范篇:

明辨是非,守护权益

1.规范社交借贷行为

大学生间的借贷行为较为常见,借款时务必签订书面借条,明确借款金额、用途、利息计算、还款时间等要素,避免因碍于情面不立字据,导致后续纠纷难以举证。若借款人逾期不还,出借人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和民间借贷相关规定,通过合法途径追讨欠款。

2.维护人格尊严权利

在校园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尊重他人人格尊严,不实施侮辱、诽谤等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同时,若自身遭遇言语侮辱、恶意中伤,要及时向学校或相关部门反映,要求侵权方赔礼道歉、消除影响。严重时,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人格权编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防范校园侵权风险

在参加社团活动、体育竞赛等集体活动时,组织者需尽到安全保障义务,提前排查安全隐患;参与者自身也要注意遵守活动规则,避免因疏忽或违规操作导致他人受伤或自身受损。若发生侵权事件,责任认定和赔偿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相关规定执行。

财产权益保护篇:

强化意识,防患未然

1.妥善管理个人财物

在宿舍、教室、图书馆等公共场所,要养成保管好个人财物的习惯,贵重物品尽量随身携带或妥善锁好。发现财物被盗,应立即报警并保护好现场,配合警方调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物权编,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盗窃者需承担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等法律责任。

2.警惕消费陷阱

面对校园内各类促销、培训广告,保持理性消费观念,不盲目办理预付卡、参与校园贷。对于不合理的消费条款和高额利息,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和金融法规,拒绝签署不公平协议,避免陷入债务纠纷和财产损失。

青春因法治而有序,成长因法典而护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作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与大家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息息相关。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法典精神镌刻于心,让法律成为解锁精彩大学生活的万能钥匙,在未来的求学与实践中,既能勇敢拥抱无限可能,又能以法治之力守护青春梦想,书写属于新时代青年的法治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