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我院组织涉外律师、国际仲裁两个方向全体二年级研究生前往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丝绸之路仲裁中心(以下简称“贸仲丝路中心”)参加贸仲与我校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国际仲裁)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的“国际商事仲裁实务”课程。该课程由贸仲设计,结合西安本地实践,由贸仲资深工作人员和仲裁员共同授课,旨在提升学生的国际仲裁实务能力。贸仲丝路中心副秘书长蒋红梅女士以“中国涉外仲裁的发展与国际仲裁机构之间的比较”为题为学生们首次授课。国际法学院副院长张光教授、研究生辅导员何珊老师参加。
活动伊始,贸仲丝路中心工作人员带领到访师生参观仲裁中心办公场地,并介绍了贸仲的发展历程及丝路中心近年来承办的重要活动。
授课中,蒋红梅副秘书长以贸仲的诞生与成长为切入点,详细讲述了贸仲开启中国涉外仲裁实践的历史进程,系统阐释了仲裁在推进我国涉外法治建设、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作用。她对中外仲裁制度的异同进行对比,全面展望中国国际商事仲裁的发展趋势与仲裁中心建设的未来方向。她指出,仲裁作为国际通行的争议解决机制,是国家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法治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她鼓励同学们利用在校时间夯实专业基础,不断增强实践能力,强化外语水平,未来为中国仲裁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本次课程内容丰富、视野宏阔,加深了同学们对于国际仲裁实践的关注与思考。后续,学院将与贸仲等协同培养单位持续合作,不断推进实践教学与职业引导并重的人才培养机制,助力学生成长为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