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第29个国际民航日、了解民航前沿领域、分享民航领域最新研究成果,12月7日晚19点30分,西北政法大学特举办了以“后疫情时代全球航空运输的发展与治理”为主题的纪念论坛。本次论坛由陕西省航空法治现代化协同创新中心与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研究中心主办,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承办。
陕西省“三秦学者”特聘教授、陕西省航空法治现代化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兼首席专家王瀚教授、西北政法大学“长安青年学者”特聘岗教授张超汉教授出席了本次论坛。论坛由陕西省航空法治现代化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张望平副教授主持。
王瀚教授先是介绍了国际航空业的形成历程以及每年12月7庆祝国际民航日的由来,同时提到了国际航空的新主题即通过创新推动国际民航业的发展。王瀚教授随后列举了全球航空业发展与治理的热点问题。首先,他指出了国际航空现行制度在疫情期间出现的问题,强调了对民航领域的涉外法治建设的重视。他警示了民航领域可能面临的贸易摩擦,并强调了应对航空资产安全的必要性。王瀚教授特别提到了俄乌冲突中,西方对俄罗斯的航空制裁对俄罗斯民航的打击,并呼吁从中汲取对中国有益的启示。紧接着,王瀚教授强调了适应全球气候治理,通过科技创新增强可持续航空燃料的产能和储备,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航空碳抵消变革提供有利支撑和保障。王瀚教授还提到了无人机飞行在国际航空领域已被提上规则创制议程,并指出无人机在未来在国际飞行中的可能性,积极探讨相关法律问题,为智能化时代的国际航空运输的秩序塑造和法治变革提供法理准备。此外,航空安全也是王瀚教授关注的焦点;在这一领域包括国际民航组织倡导的国际航空双零计划、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规则在国际航空运输争议司法解决实践中的适用,重视国际航空私法条约司法裁判理论研究,开展国际航空环境法、国际航空保安法理论与实践研究,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的国际航空法理论体系,重视已对中国生效适用的国际航空刑法领域的《北京公约》和《北京议定书》的法律规则的研究,藉此推动中国民用航空法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以推动航空强国建设为核心,建构中国特色的航空法律体系,推进领空与空域管理和通用航空等方面立法研究,加快中国民航法治建设,为中国建设航空强国夯实法治基础。
张超汉教授以《亚轨道飞行风险及其防控》为题,从中美“流浪气球”事件和维珍银河公司亚轨道载人飞行纪实片切入,为同学们介绍了亚轨道飞行的技术特征与发展现状,总结了这种新兴技术在太空旅游、空天运输等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同时也分析了其蕴含的潜在风险,最后立足中国立场从国际与国内两个层面提出针对性的防控建议,引起了同学们的研究兴趣和广泛思考。
国际法专业博士研究生王海茜同学则以《我国民用航空器留置权的立法构建》为题,以我国民用航空器留置权的司法实践出发,从航空器留置权立法构建的必要性展开论述,并基于我国法律与实践对我国民用航空器留置权的立法构建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国际法学院涉外律师专业硕士研究生王冠丁同学以《航空联盟反垄断豁免机制:美国实践及其启示》为题,探讨了航空联盟的价值及其潜在的垄断风险,梳理了美国航空联盟反垄断豁免机制的立法与实践,总结了其中的有益经验,并对我国建构航空联盟反垄断豁免机制进行了展望。
国际法学院本科生王子铭同学以《国际航空运输自由化趋势刍议》为题,对国际航空运输自由化的历史渊源分为四阶段进行梳理,从三个角度分析了国际航空运输自由化进程对于芝加哥公约体系的突破,最后提出伴随经济全球化发展不断深入,尽管现存一些阻力,但国际航空运输自由化仍将成为不可逆的时代潮流。
本次论坛学术氛围浓厚、主题发言颇有深度,引发了参会人员对航空法的热情,并开拓了参会同学们的学术视野、同时激励同学们继续努力,一道为全球航空业的创新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