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PROGRAM NAME

  1. 首页
  2. 学生工作
  3. 学生活动
  4.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学生活动

情系农村,谱写青春的赞歌——国际法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总结

  • 来源:国际法学院
  • 发布者:
  • 浏览量:

2009年暑假,国际法学院团委积极响应校党委和校团委的号召,在学院党委的统一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积极组织同学们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由15名同学组成暑期社会实践团,赴陕西省蒲城县荆姚镇板桥渡村开展以“践行大学生责任,服务新农村建设”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此次活动由我院团委书记乔军伟为指导老师。国际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刘光勇在出发前给实践队作了动员,并给实践队授旗。

711早晨,实践团一行十五人从学校出发,并于当天下午到达实践地。此次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有调研、义务支教、法律宣传、文艺演出等方面,是同学们经过一个多月精心准备而确定的。

每天清晨的六点,当乡村的暮霭还未散尽的时候,队员们就起床进行跑操,既调动了大家的精神积极性、增强了队员们的活力,乡村也因此多了一股活力、一份生机。跑完操之后,同学们认真诵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每每读起,心头都会涌现出对少年时代的美好回忆,同时提醒自己:少年强则中国强。 

前三天志愿者进行的是调研,该项内容围绕农村改革发展和合作医疗运行成本,以访谈加问卷的形式进行。同学们深入田间地头,盘坐街头巷尾,入户与村民拉家常。通过调查,队员们看到了农村发展的可喜成绩,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农用设施的逐渐完备,村民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还有娱乐项目的逐渐增多等。同时,调研结果也显示出很多制度上的缺陷及现有政策的落实难等现状。

715,实践团进行普法。队员分两组分别在村南、村北摆桌设点,散发传单和现场讲解法律知识。针对村民关注的《婚姻法》《劳动合同法》《刑法》《物权法》等法律知识进行宣传,同时耐心地回答村民的提问,直至他们明白为止。普法过程中,一位年近九旬的老爷爷步履蹒跚,提着水壶送来了茶水,同学们深受感动。

    7月16实践团开始支教,热心的村民将自己家的新房提供出来作为上课的场地。由于学生年龄不一,志愿者将他们分为三个班,具体开设的课程有:语文、数学、英语、美术、安全及励志等。尽管天气炎热,授课很辛苦,但是看见一张张坚毅的脸孔和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不由增加了动力,决心为孩子们上好每一节课。就在这样简易的临时教室里,同学们们播洒热情,传递知识,感受到为人师表的光荣与责任,体会到老师的辛苦与付出,同时将自己的爱心洒在了乡村。

725 是活动的最后一天。这一天,同学们和村民们共同导演了一场别开生面、洋溢着浓重依依惜别之情的文艺汇演中,自次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圆满落下帷幕。

此次活动历经15天,成果颇丰。经过调研,总结形成了调研报告两篇,队员个人总结十五篇。同时,也加深了同学们对当代中国农村现状的认识。 此次活动影响范围较广,内容丰富多样,在当地反应强烈,受到当地群众和政府的一致好评。

同学们正在用自己的热情来点燃新农村建设的激情,正在用自己的真心来谱写惠农政策带来的希望。相信他们,一定能够用真情滋养这片土地,使新时代花朵在这里绽放。


国际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刘光勇、团委书记乔军伟给实践队作动员


国际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刘光勇给实践队授旗


实践团从学校出发


清晨,同学们在乡间跑操的情景




同学们就调研内容与村民交流


张璐同学在内心的给孩子们讲解英语知识


邓霞同学在给孩子们讲解数学


同学们与孩子们快乐的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