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日,新学期开学首日,按照学校的部署和要求,国际法学院院长刘亚军、副院长潘俊武、副院长张光等领导班子成员及教务办教务秘书组成查课小组,深入各教学场所,全面检查新学期第一天课程情况,确保新学期教学工作有序开展。 查课小组针对上午我院开展的国际法学、国际经济法学共12门课程开展检查,重点查看教师授课准备、学生出勤和课堂秩序等情况。课堂上,教师们准备充分,授课认真,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学生们精神饱满,积极回应老师提问,互动频繁,展现出良好的学习风貌。从整体检查结果来看,新学期首日教学工作运行平稳,各项教学环节均有序推进。课后,查课小组与授课教师深入交谈,就教学设计、学习效果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本次查课及听课活动旨在强化教学管理,促进学风建设,保障新学期教学工作高质量开展。国际法学院将持续关注教学动态,以实际行动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2025年8月5日由中国民航大学、天津仲裁委员会、天津市律师协会、天津市案例研究会联合主办的“法治护航天津低空经济发展交流会暨天津低空经济法治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中国民航大学举行,来自政府部门、高校及科研机构、仲裁机构、律师事务所、低空经济企业等在内的170余位嘉宾参加会议。我校国际法学科带头人、中国低空经济法治研究院院长王瀚教授应邀出席会议。 天津市低空经济法治研究中心成立仪式由中国民航大学法学院院长郝秀辉教授主持,中国民航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志强、天津市法学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会长张劲枫、天津仲裁委员会专职副主任金鸿侠和天津市律师协会会长牛同栩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邓彦卓先后致辞。 中国民航大学、天津市法学会、天津仲裁委员会、天津市律师协会、天津市案例研究会相关负责人共同为天津低空经济法治研究中心揭牌,并为首批特聘专家颁发了聘书。我校王瀚教授受聘为首批特聘专家、 在会议的主旨发言环节,与会嘉宾从各自专业角度深度剖析了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议题。天津低空经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永威分析了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态势与展望;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法律与合规部副部长闫可荣探讨了中国航空制造对低空经济的牵引及法律需求;中国民航大学空管学院副院长王莉莉教授阐述了低空空域规划与管理的现状与挑战;中国民航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贾圣真重点探讨了低空经济管理职能的央地权限划分;中国民航大学空管学院副教授吴维介绍了低空航线网络规划、风险评估的方法以及天津低空航线网络布局的应用情况。 大会圆桌论坛分为两个单元展开深入讨论。 圆桌论坛第一单元聚焦“低空经济发展面临的政策/技术/管理/法律的问题与挑战”,由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委员、我校中国低空经济法治研究院院长王瀚教授主持。九三学社天津市委员会秘书长严海、东航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法律总监贺大伟、天津市租赁协会常务副会长王文刚、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李亚凝、信天智行(天津)航空科技公司首席执行官丁元沅、交控技术装备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正亮就低空经济的融资租赁交易、飞行器所有权、适航审定、低空安全、责任认定、风险分摊等产业端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热烈交流。 圆桌论坛第二单元围绕“低空经济的法律服务与争议解决”,由天津市案例研究会副会长、河北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律学院院长蒋冰晶教授主持。资深仲裁员高峰、中国东方航空江苏公司律师部主任李宁、上海市凯荣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金来玉、北京仁人德赛(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志宏、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周塞军和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教授孔得建,深入探讨了低空经济面临的法律问题、法治在低空经济发展中的具体作用以及低空经济争议解决路径,强调了仲裁在高效化解低空经济商事纠纷中的独特价值。 中国民航大学法学院院长郝秀辉教授总结了会议的丰硕成果,期待中心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切实服务天津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和法治人才培养。 本次会议成功举办及天津低空经济法治研究中心的成立,是天津整合优势资源、前瞻性布局低空经济法治保障关键举措。不仅为业界、学界与法律实务界搭建了深度交流合作的平台,更吹响了天津以法治创新赋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号角。未来,天津低空经济法治研究中心将不断整合多方力量,共同助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7月28日,西北政法大学首批低空经济法律博士后开题答辩会在长安校区校务楼第二会议室成功举办。答辩委员会由西北政法大学中国低空经济法治研究院院长、博士后合作导师王瀚教授,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低空经济法律服务中心主任慕亚平律师,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院长潘俊武教授,国际法学院吕江教授、王泽林教授、刘萍教授组成。 刘静博士的研究课题为《中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法治保障研究》。刘博士从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视角出发,从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服务和综合保障四个环节,深入研究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具体现实问题。结合国家战略需求,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服务等角度,分析目前我国已取得的成效和未来的改革发展方向。 田庄博士的研究课题为《〈开普敦公约〉对低空经济新型飞行器融资租赁的适配性研究》。田博士从《开普敦公约》及其《航空器议定书》构建的现有国际法律规范的适用,现有传统航空器的“国际利益”制度、权利登记机制及破产保护规则是否可移植或调整适用于低空经济融资租赁实践,新《开普敦公约》议定书设立问题以及国际社会低空经济发展法律制度建设等问题展开汇报。 答辩委员会对两位博士后研究人员的选题方向、研究框架及创新价值给予充分肯定,并对理论构建和逻辑论证提出完善建议。委员会一致认为,两项研究将为我国低空经济法治化进程提供重要参考。王瀚教授总结指出,此次设立全国首批低空经济法律博士后项目,是西北政法大学勇立国家战略最前沿,树立学科交叉与创新法治人才培养的崭新里程碑,体现了学校把握大势,顺势而为的使命担当。
7月27日下午,我校与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联合培养低空经济法律博士后签约仪式在长安校区举行。副校长马朝琦,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战略委副主任、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慕亚平,国家级涉外法治研究培育基地执行主任王瀚出席。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人事处处长董玮主持签约仪式。 马朝琦对慕亚平一行的到来和签约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与知名律所联合培养博士后,是加强高层次法治人才培养、深化法学教育实践导向的务实之举,对法学理论研究和学位建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他希望双方以博士后联合培养为纽带,充分发扬各自优势,在推进理论与实务深度融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产出高质量科研成果、打造高端法治人才培养平台等方面相互赋能、携手并进,共同为行业进步与法治中国建设提供高质量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慕亚平介绍了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是华南地区顶尖的大型综合性律师事务所,以卓越的专业实力、规模化布局和显著的创新引领地位著称。广信君达获评全国首批律师事务所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依托此高端平台与中山大学等顶尖学府深度合作,培养兼具前沿理论功底与复杂实务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法治人才,有力彰显了其作为行业领军者在推动学术进步与实务革新方面的核心优势。 王瀚紧扣时代需求,强调博士后研究人员在我国科研体系中扮演“先锋队”的角色,应顺应国家大势,以实践为导向,为国家低空经济法治建设贡献智慧,有所作为。此次合作是双方在低空经济法治研究领域联合培养博士后的前瞻性探索,具有重大示范作用。应以此次合作为契机,强化校所协同、整合优质资源、实现成果转化,共同培养符合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及涉外法治需求的高端法律人才。 与会人员就博士后培养、强化交流协作等进行座谈交流。 人事处、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相关负责人和教师代表参加活动。
7月16日,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公布2025年度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B、C档)入选名单。我院青年教师刘静博士获批C档资助。 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是国家为加强博士后队伍建设,加速培养一批优秀科研创新人才而设立的高层次人才支持项目。该计划竞争异常激烈,入选者需经过多轮严格的推荐、评审和遴选程序。本年度全国法学领域仅有24位博士后研究人员获此殊荣(C档),是国家层面对青年科研人才学术水平和未来发展潜力的高度认可。 合作导师、著名国际法学家王瀚教授对研究选题给予了高屋建瓴的战略指引,并在研究框架设计、核心问题聚焦等关键环节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打磨,使得研究展现出鲜明的实践导向与时代价值,紧密契合国家涉外法治实践需求。此次入选不仅是国家对刘静博士学术能力的权威认可,亦彰显了我院在高端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